內容索引
大炮台創建於1617年
至1626年建成
名為聖保祿炮台
澳門居民多稱為「大炮台」
大炮台位於澳門半島中部海拔52米的小山頭上
炮台由聖保祿學院耶穌會會士於1617年開始修建
直至1626年才正式完成
這座炮台是當時澳門防禦系統的核心
並與其他炮台一起
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網
主要目的是防禦當時荷蘭人的不斷攻擊
而從1623年至1740年間
這裏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門總督的住所
炮台之正門入口設在東南牆上
大門後又設有一些簡單房間
是當時軍事用房
現作為旅遊設施
沿着一條短短的彎曲坡道
可到達炮台寬敞的大平台
歷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層空間均設有軍事設施
大炮台一直為軍事禁區
直至1965年原營房位置改建成氣象台
1966年氣象台遷入後開放為遊覽區
大炮台城牆分別於1992、1993和1996年進行修葺
有關工程祗限於必需的
以保持其真實性
除了清洗狀況良好的牆身外
還清除表面雜草
用除草劑清除植物的根部
使用原有材料修補牆身裂縫
因此大炮台之結構被完整地保存
1996年9月起政府將氣象台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
炮台佔地約8000平方米
呈不規則四邊形
邊長均約為100米
四個牆角外突成為棱堡
炮台東北、西南及東南面牆身建基於3.7米寬的花崗石上
牆身以夯土砌建
並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盪
堅實非常
牆高約9米
往上收窄成2.7米寬
子牆高約2米
成雉堞狀
可架設多達32門大炮
從西側可以清楚看得到聖保祿學院遺址(大三巴牌坊)
面向中國大陸的西北牆身
主要以花崗石砌築
子牆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
這主要顯示其對海外的防御作用
以及對當時中國官方的友好姿態
西面棱堡內之彈藥庫
現改為小展覽區
只要沿著樓梯往下走
就可以來到大炮台展覽室
展覽室空間並不大
主要是介紹大三巴以及大炮台的歷史以及遺跡
上方的是總督居所門柱以及下水道口
下方的是大炮台塔台的門檻
這是穹頂室入口
不過現在已經把入口封起來了!
左邊的花崗岩的石頭
可是聖保祿教堂(大三巴)的柱基哦!
而右邊用沙岩建造的
是聖保祿修道院的柱基
澳門世界遺產 (18)大炮台
澳門大炮台山
開放時間:07:00~19:00
交通:從大三巴牌坊左側往上走(澳門博物館三樓出口)
建築物
媽閣廟 | 港務局大樓 | 鄭家大屋 | 聖老楞佐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伯多祿五世劇院
何東圖書館 | 聖奧斯定教堂 | 民政總署大樓 | 三街會館 | 仁慈堂大樓 | 主教座堂
盧家大屋 | 玫瑰堂及聖物寶庫 | 大三巴牌坊 | 大三巴哪吒廟 | 舊城牆遺址 | 大炮台
聖安多尼教堂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基督教墳場 | 東望洋炮台(包括聖母雪地殿及燈塔)
前地
媽閣廟前地 | 亞婆井前地 | 崗頂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板樟堂前地 | 大堂前地
|【準備篇】|【行程篇】|【交通篇】|【住宿篇】|【景點篇】|
|【夜景篇】|【世界遺產篇】|【博物館篇】|【購物篇】|【美食篇】|